失業、迷惘、低潮,我做了這6件事來降低焦慮

--

我想很多人都有過失業,尤其在去年2020,過去的這一年,我不單單失業,更長達1年之久,但為什麼這麼久呢?

有一部分,是因為自己想要嘗試轉換跑道,但因為自己方向不夠明確,加上似乎沒準備好,與疫情的攪局,就這樣過去了一年。

這麼長的時間下,各種沮喪不安,會造成負面心理不斷蔓延,而以下就是我將這一年心境轉變,加上我自己調適的6個方法,希望能分享給大家:

3個階段走向黑暗

階段一 ,先是自我懷疑、否定,然後產生焦慮….

一開始先是很積極鎖定期望的工作,調整好履歷,有作業就做作業,但在投遞一家又一家後,在沒有下文的時間久了,這種每天等著信件、回覆狀況,開始讓心情變的焦躁、想法開始走向負面。

職缺越看壓力越大,開始懷疑自己有沒有能力,並從有原則與固定方向的投履歷,變的越放越寬,甚至看到就投,也沒在管工作內容與公司……

“是我太挑嗎? 還是我真沒那資格? 腦中不斷上演各種小劇場…..”

當別人在IG、FB動態上充滿美食、建身房、爬山各種打卡,那些滿臉笑溢、對生命十足活力的樣子,似乎成了無形的嘲諷,讓自己現狀更顯自卑無力,感覺很糟糕,而這份感覺使人沮喪、使人封閉………………

階段二,開始害怕接觸人群、朋友、怕被問起….

因為自己害怕給別人看到如此不堪的樣貌,尤其自己可能誇口,我一個月內找的到..我再也不做XX產業…我一定找的到更好…等等,所以當發現自己做不到時,面子拉不下,更害怕求援,深怕別人問起…

你耳朵總有無數聲音,他可能否定你,責備你,甚至無時時刻響起,那些親友關心,讓你感到懷疑現在自己的決定~

“你就隨便找份工作,先求有在求好~不要到時候連驢都沒得找騎”

“你怎麼這麼固執….”

“你都幾歲了~”

“都一年了……”

“怎麼還在迷網,想太多了……”

害怕的不是別人關心你,而是關心背後的眼光

階段三,封閉自我、負面循環,事情只會更糟…….

於是害怕別人的眼光,更讓自己喪失接觸他人的勇氣,但這樣讓自己負面思緒不斷纏繞,甚至導致自信心喪失、扭曲。

而過去陰影更是如影隨形,不論是從原生家庭,或者其他生命中的的否定、傷害,都會在這時候跑出來, 我真的是他說得這種人嗎? 他現在一定在笑我? 我母親從來看不起我…..…

所以這一年經歷更讓我意識到,越是失業、沮喪、低潮、焦慮,越是要懂得不要封閉自我,這不容易,因為…..

當我們失敗、失意、焦慮、挫折時,沒有人期望把自己不堪的一面給人家看…

6個嘗試,我開始降低負面的循環

但這些不堪、這些別人眼光,會不會只是個想像呢? 會不會其實別人根本不在乎呢? 如果未來人生還會遇到這種孤單、沮喪、挫折,那我該如何自處呢?

所以我就開始嘗試,一方面事解決現在的困擾、二方面也是解決未來的困擾,並將嘗試歸納成下面6個方法:

嘗試1 接觸人群

改變自己最快方式,就是改變環境

去一些包容你,或者你感興趣的地方,朋友、社群、講座、各種團體或活動等等……,哪怕就是坐在那聽聽,都會比悶在家裡焦慮苦惱來的好。

跳出同溫層固然重要,但也先要有一個同溫層支持,讓自己有著不被擊垮的力量

沒有甚至可以自己辦活動,像我失業4個月後,就辦了一場小型前公司同事聚會,不但達成離職前承諾,更可以見見認識的人舒緩情緒。

自己辦一場前公司的同事聚會,從問卷、聯絡到找場地都一個人包辦

我這段期間常跑的 : 圖聚、讀書會、自辦活動、各種活動等……

嘗試2 尋求支援

別人沒想像中的冷漠、自己沒想像中孤單

適時將自己的苦惱、情緒、不安,或者是現在求職上哪裡卡關了,說給別人,有有些時候父母可能不見得理解、朋友可能很忙碌,久了內心困苦就無人訴說,所以可以多找找相關資源尋求協助。

例如北中南都有就服站,或者各縣市青年職涯中心等機構…,另外我特別推薦TYS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YS青年職涯發展中心 (這兩個單位不同),都有職涯諮詢與履歷健檢可以供15–29歲青年免費使用。

也不用以為職涯單位都很僵化,座落在新北市三重的北分署YS青年職涯發展中心,空間不但明亮活潑有設計感,也會固定舉辦各種活動,例如名人分享、公司參訪、職場達人、甚至讀書會與工作坊等活動…,那很多會去的都是在求職或待業中,是個很強的同溫層(笑),很推薦在求職、待業中把這當第二個家。

左圖可以看到其空間整體感覺活潑。右圖則是我在YS讀書會上分享書籍心得(左右圖/取自YS官網)

相關連結: 北分署YS青年職涯發展中心TYS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 台北市就業服務處新北勞動雲台灣就業通

嘗試3 做點事情

在別人眼中的小事,都是你生命中的大事

一名職涯顧問曾跟我說過,一天用1小時找工作就好,義思是如果花在找工作太多時間,不但容易有負面情緒、產生焦慮,新工作機會也不會馬上蹦來,不如規劃下這段時期做一些事情,不論是之前想去卻沒去的地方,亦或是想做卻沒時間做的,都可以透過這段時間嘗試,且也可以分散掉自己找工作時的焦慮心情。

例如我這時候開始學習採訪他人,並寫成文章投稿,也將過去自己工作心得紀錄,重新整理後刊登,還意外獲得不少人點閱(6天1500人點閱,相關文章可點此)

(左)專訪3D動畫公司動畫專案經理,(右)採訪資歷橫跨兩岸的動畫總監,文章分別有刊登在Future Star動漫誌、行銷人、動畫聖堂、映CG媒體 平台

另外一些職訓課程,如果是非志願可以全額補助,就算沒有自行負擔費用也不高,或參加一些費用較低的在職訓練課程,這樣除了提升技能,也會因為有同學的相處,讓自己不會處在失業期間的長期陰鬱。

整整四個月我跑去台北職能學院上「社群行銷課」,因為我是非自願所以全額補助,左圖為直播練習,右圖為我們意外小玩了下空拍機

創新創業是我很感興趣議題,我也會跑去像「林口新創園區」、「新創基地」等等….聽一些免費講座或活動。

2020底至2021初在林口新創園區,有一系列Fintech創業新星培訓活動,上圖為其中一場「Fintech創意激盪黑客松」活動(圖/取自Fintech創業新星)

而這些事情可能引導你獲得一些特殊的機會,例如就有人找上我擔任動畫講者,也意外的從迷網的自己,找回一些過去的自我,甚至有種救贖感~

Valhalla-Production舉辦活動「2D動畫的肝鐵人生」,受邀擔任講者之一(圖/取自Valhalla-Production)

相關連結: Fintech創業新星林口新創園區社會新創實驗中心新創基地(新創園夢網)繆思建造所台北職能發展學院小聚點Valhalla-Production

嘗試4 接觸信仰

不可思議的不是信仰,而是相信信仰的人

雖然接觸人群與尋求協助,可以有效降低焦慮,但畢竟工作始終沒著落(或者在拿到offer不知如何決定時),那種不安感依然會讓人十分強烈、徹夜難眠,這時候去去廟裡拜拜,擲筊、抽籤,聽聽神明的開示也許是不錯的方法。

剛上完課時去行天宮抽的籤(左圖) -> 到後來很焦慮時,神明要我冷靜些(右圖)

另外每週三晚上,我也會去教會上英文課,最初只是因為待業,手頭要節約些,所以跑去那學免費的英文,但不知不覺,對於這些傳教士,其虔誠與奉獻的熱情感到不可思議,到最後我焦慮不時,也曾求助他們幫助,另外參與學員也非常親切、活潑,並願意傾聽與協助,也會暫時會化解當前不順遂心情。

(圖/取自台灣英文會話小組 社群LINE)

相關連結: 行天宮100籤義涵4間線上靈廟台灣英文會話小組

嘗試5 承認失敗

承認自己是會失敗,也沒有預期的完美

有時候一直找不到理想工作,撇除寫履歷面試等因素外,也可能是因為自己真的沒有達到工作需求,像我原本期望完全轉行,甚至想完全拋棄原有的行業與職業,但嘗試了一年後,不得不接受,自己跨的領域太大,不但完全沒有相關經驗,自己的方向上其實沒有很堅定。

而且原本以為,自己方向有比較堅定了,但這一年下來,發現自己從來沒脫離迷網,也找不到明確細部方向,但當初給自己嘗試一年時間到了,就必須承認,自己沒有順利跨到預期的行業、找到預期的工作,但我並不覺得這一年有浪費,因為我對自己過去多了份諒解,對未來多了份信心,我想這就夠了………………

沒必要在這一年把全部困難都解決,因為人生還需要它來撰寫精彩的故事

嘗試6 試圖軸轉

轉的不止是方向,而是心態

軸轉,是精實創業的術語之一,就是在許多嘗試後,發現當面對情況不如預期,就要從錯誤假設中調整方向,避免繼續耗費過多資源,這需要克服心理障礙,也需要些勇氣,更面對內在的心魔。

原本我除了動畫,只要牽涉到連設計、廣告、創意都會一概排斥,但不得不否認這樣轉跳確實很大,所以現在可能得做些妥協。

另外,這一年我聽了不少職涯講座,也做過職涯諮詢,朋友建議也不少給,但有時候,這些建議雖都有其道理,但有時都不見得一致,甚至有些還會矛盾,所以容易越聽越模糊。

後來我發現,除非是同一個人長期諮商,不然多半只能在有限的時間來了解你,並透過這僅有資訊來做建議,這些建議還會受限於其生命經歷,甚至價值觀。

且自己表達能力,對方理解能力也都會有影響,而我自己職涯問題,有時更包括過去些心裡陰影、創傷等…個人內在議題,但這些都不是簡簡單單一小時可挖掘並解決的,唯一有用就是透過別人來檢視自己,並不斷自我釐清,了解別人眼中的我是怎樣的,或者是得到新的資訊、經驗來做判斷,所以…

所有建議到最後,還是得回歸自己的判斷與決擇,但在那之前,我先得找回往前的勇氣…

最後….

「鼓勵、互助」是不變的,人生從來不是你想往直線走,你就會直直前進

面對自己,或者面對別人有著這樣狀況,「鼓勵、互助」我覺得是最好方式,也不要覺得別人想太多,或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你身上,對!也許你今天產業很好、職業很好,但難保不會一召變夕,生活巨變。

人生從來不是直線的,當找不到到問題時、或迷網時,就給自己一些時間,去尋找看看,去讓自己迷網。

你所定義成功優先於其它成功

離職後一個月時,因為完全不知道該往何處走,好像有些方向,又好像沒那麼確定,過去陰影陰魂不散,加上疫情來攪局,那時的我感到十足焦慮、心裡鬱悶,自己也缺乏自信,總感覺這年紀應該要趕快有目標,看到別人成功感覺,感覺自己一事無成,所以才會不斷產生焦慮感、沮喪感,就像活在別人的時間線、活在別人的框架裡。

但我知道我的大方向是正確,只是它沒這麼快、也沒這麼清晰,所以才會如此焦慮,因為別人成功樣貌,會不斷對照現在的你,讓自己總覺得處在失敗當中,甚至影響自己的抉擇、優先順序,然而最近我看的一本書《創新產品鍊金術》裡的一句話打醒了我,最後我獻給大家,也用此期勉自己 :

〝你所定義成功優先於其它成功〞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2020年3–7月自己做了些甚麼:

2020年8–12月自己做了些甚麼:

12月-現在自己做了些甚麼:

後記補充:

最近我在場活動講座中,聽到一名留學生分享,在國外疫情並封城下,幾乎只能待在宿舍中的她,是如何調適好自己的生活,做好壓力與情緒管理。

我聽完後非常有感觸,尤其這一年我自己也是獨居加上待業,所以非常能夠體會(尤其去年4月台灣疫情最嚴重時,我也是封在房間一個月之久~),所以如果有類似狀況,不論是生病、獨居、失業、遭遇重挫折時,以下幾點她的方式,我覺得非常值得參考:

  1. 充足睡眠、均衡飲食、保持運動習慣 (吃飽睡好~)
  2. 定期/多跟朋友聊天 (跟家人通話,跟朋友傳訊息聊天,且她特別強調不要只報喜而不報憂,就算在平常也要有一兩個好友能傾聽當下的困難、不好的心情)
  3. 培養休閒娛樂 (料理、嘗試新奇的事物、看劇..)
  4. 建立生活儀式感( 如平日有些小儀式、節日時慶祝下..)
  5. 買/帶一隻絨毛娃娃 (<-我覺得也可以替換成會帶給自己好心情、或有陪伴感的東西,不見得一定要絨毛娃娃)
  6. 學校或醫療機構的心理諮商服務

(內容源自 林子群同學於2021 IDP國際教育展台北場的專題講座)

--

--

全能(Quentin YAO)

一個從設計系跌入動畫領域的人,現在則嘗試往專案管理、開發、行銷領域,跨領域摸索,最欣賞電影的一句名言:「大不了再試、再失敗、然後試著讓自己失敗得更好看一點」